第三方支付发牌1周年:多家企业为扩张放弃盈利(2)

http://ec.sina.com.cn  2012年05月24日10:42  新京报  


  “银行和支付企业之间是爱恨交加。支付企业离不开银行,没有银行支付系统的基础,就根本谈不上第三方支付,银行也需要支付企业,没有支付企业的创新和努力,就不会有电子支付市场或者说银行卡支付的活跃。”孙江涛说。

  而支付企业越来越壮大,与银联的“恩怨纠葛”也越来越深,只要与银行卡有关的领域,总能发现银联的身影。

  孙江涛认为,实际上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倾向于直接和银行合作,中间多了一层分利润的机构,影响第三方支付的成本。

  而拉卡拉类似的事件则显示,它还影响了支付的稳定性。

  在一些新的领域内,银联已经让这些在各自领域发展多时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体会到压力,银联既是国内唯一的银行卡组织,同时旗下公司也是第三方支付的竞争者。

  以移动支付中的近场支付为例,目前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占据优势。在第三方支付的另一大业务预付卡方面,银联最近一年多来开始和银行等机构推出银联标志的预付卡,这一预付卡不同于以往只能在各家公司自有渠道内使用的卡片,由于银联的网点优势,银联标志预付卡快速占领市场。

  基金第三方销售市场上同样显示出银联的强势。在这一领域,汇付天下是第一家与证监会沟通合作并取得业务资格的公司,银联旗下银联电子是第三家获得资格的机构。

  但今年3月银联电子发布的数据指出,旗下“银联通”基金支付业务累计交易量1300多亿元,占网上直销量的30%,占第三方支付渠道近90%。

  在POS收单方面,按照央行规定,每笔收单交易的结算手续费,按照交易金额的1%-4%收取,在此基础上,再根据7:2:1的比例分配:发卡行拿手续费的70%,收单机构拿20%,清算机构即银联拿10%。不论第三方支付机构如何争抢20%的收单价值,银联仍有10%可拿,但现在银联也进入POS收单领域,对于20%的部分也要。

  “实际上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得越强大,对银联这个做中转清算角色的挑战就越大。”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但同样的道理,银联对行业的影响也日益增大。

  ■ 访谈

  关国光 市场容得下更多企业

  行业还没有到达真正的爆发性增长的时期,发放牌照之后,新一轮的差分定位才刚刚开始,3-5年之内行业规模还要翻十倍以上。但这不意味着已获取牌照的这100到200家企业,都会是最终的生存者。

  行业出现了分工

  新京报:这一年来支付行业竞争焦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关国光: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差分定位的趋势在逐步形成。例如快钱,已经把新品牌、定位全部梳理了。后续行业内会有其他企业根据新的情况进行差分定位。未来同质化竞争还会有,但较以前压力要小一些。

  第二,吸引了更多的新兴企业进入这个行业。

  第三,获得牌照的企业尽管发了一百多个,综合性的数目还是非常少。在未来,产业将进入一个相对有序发展的过程。

  新京报:行业分工大趋势下,快钱是如何定位的?

  关国光:银行喜欢做大客户。快钱就好比是机械化的收割机,在地里把菜机械化收割起来打包,卖给香格里拉的大厨,大厨就是商业银行的行长,我们将业务打包输送给他。

  市场还未真正爆发

  新京报:这跟市场上其他公司跑马圈地的打法不太一样?

  关国光:快钱看市场的角度不太一样,大家看市场的定位不一样,产品基础优势也不一样。我们把企业的需求送到银行的网络上。这样银行可覆盖一个小的区域,但是我们的网络搭好以后,跟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可以合作。

  新京报:快钱不圈地了?开始“种地”?

  关国光:企业只要存在就要发展,就面临着一个要圈地和种地的问题,这要看怎么平衡。

  快钱现在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了,大型的客户要求服务的水平在逐步提高,不能只是圈地,也要把服务做好。

  新京报:目前已经发放了101张支付牌照,还有200多家企业在等着,市场能全部容得下吗?

  关国光:我认为容得下。行业真正的爆发性增长可能在两三年之内,引爆增长的,应该是B2B业务,3-5年之内行业规模还要翻十倍以上。

  但并不代表已经获取牌照的这100到200家,都会是最终的生存者。

  孙陶然 和银行没主流冲突

  第三方支付企业所针对的客户和提供的服务很大程度上是银行的一些死角,是银行不愿意做,或者做起来性价比不划算,或者不能做的一些业务,这些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主流业务,所以从主流业务上来说两者是不冲突的。

  圈地时代不追求盈利

  新京报:从获得牌照一年来,拉卡拉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孙陶然:牌照发放之后其实政策更加明朗了,可以更加大力度地推行之前的规划。

  获得牌照后,拉卡拉又增加了第二条产品线,为小微企业提供POS收款服务。第三条产品线则是针对现在比较受瞩目的个人刷卡支付市场。

  新京报:业务条线扩充意味着新的投资,拉卡拉是不是做好了短期内不盈利的打算?

  孙陶然:在跑马圈地的时代去追求盈利不是最好的一个选择。另外我认为,企业在一个低规模的基础上盈利没有意义。

  新京报:前几天的信用卡还款卡壳事件反映出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间的微妙关系,你怎么看?

  孙陶然:第三方支付企业所针对的客户和提供的服务很大程度上是银行的一些死角,所以从主流业务上来说两者是不冲突的。另外,第三方支付企业做得越好,规模越大,也意味着银行的收益越来越高。从本质来讲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没有3亿别来玩

  新京报:这一年来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发展有没有出现分化?

  孙陶然:已经出现了。在过去一年,已经有一些匆忙组建拿到牌照的公司要么关闭了,要么原地踏步。

  新京报:3至5年之后有多少家企业能生存下来?

  孙陶然:形成规模的任何一个行业的容量也就是三四家。3至10名可能只有很小的市场份额。

  支付是一个投入比较大的行业,现在进入支付市场的话起步门槛大概3亿,没有3亿人民币就别到这个市场玩。但是有了这个钱,也并不意味着你在这个市场能做出什么太大的动静。

  这个行业现在确实很热,100多家拿到牌照的和正在等待拿牌照的手里融到了很多钱,有点像去年的团购,大量资金涌进来。但是如果没有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钱和牌照解决不了你的市场问题。

  孙江涛 细分领域仍有机会

  5月份拿到牌照后对我们业务的拓展有非常大的推动。2011年全年,钱袋宝在移动终端上的累计交易量是50多亿人民币,但这个数字在2010年还是零。

  “躲开”互联网支付

  新京报:当时为什么想来做第三方支付领域?

  孙江涛:从产业格局角度来看,支付宝、财付通这类的行业大佬其实已经把互联网支付做得很成熟了,像我们这样2008年、2009年左右进入行业的支付企业,在PC端的互联网支付上已没有太多的机会,所以我们将定位放在移动支付上。

  新京报:很多大牌、有先天资源的企业都开始做手机支付了,钱袋宝不怕吗?

  孙江涛: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行业大佬们虽然也涉足了移动支付,但实际上在精力投入、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上,跟我们比起来都会有差距,这是公司发展战略所决定的。

  另外从移动支付业务的实现来说,我们侧重于与银行合作。这是我们跟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有非常巨大的不同点。

  只想做个细分领域的诸侯

  新京报:很多第三方公司开始更大规模地跑马圈地,整个行业是不是还属于烧钱的态势?

  孙江涛:比较大的公司,资源非常丰厚,同时拥有多轮的国际、国内的VC投资。他们在做支付的时候,走的还是传统互联网或者团购的路线。先烧钱赚取用户数量,把“队友”都熬出去了再去赚钱,拼的不是产品也不是服务,拼的只是资金的量、融资的规模。

  我们更希望在细分领域中,创造有价值的特色和有优势的产品,做一个细分领域的诸侯。

  新京报:一年下来,你觉得支付行业遇到的问题主要是什么?

  孙江涛:现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所遇到的最大障碍,一是创新,二是价格战。

  创新速率的减缓一方面是因为监管的加强,这是一把双刃剑;另一方面则是行业中某些企业缺乏创新意识,抄袭情况时有出现。

  价格战则相对好理解,在竞争无序化状态里,产品和服务差异不大,就打价格战,而要解决价格战就要靠差异化的服务,让商家不太关注交易价格的问题。

  □新京报记者 苏曼丽 实习生 楼赛玲

[上一页] [1] [2]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