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客上市或受阻高层离职 IPO需认清形势

http://ec.sina.com.cn  2011年12月07日12:56  通信信息报  

  十二月的寒冬未能阻挡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上市热情,尽管遭受着高管离职的重创以及外界的种种质疑,但是凡客CEO陈年依然信心满满。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创业家》年会上,凡客CEO陈年透露,凡客已于5个月前完成F轮2.3亿美元融资,资金已经全部到账。目前,凡客在28个地方建有仓储,并且投放了大量的广告,这将成为凡客最近一轮融资的主要用途。

  上市路:冷环境下的热跑

  如今,凡客诚品早已不是那个只卖衬衫的B2C网站。这家已经砸入2亿美金的中国B2C符号,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电商行业的神经。

  从2007年开始,凡客就幸运地获得了风险投资公司联创策源和IDG的注资100万美元。回望凡客的IPO之路,凡客已经经过五轮融资,接触的私募、风投融资多达七轮,投资人包括IDG、联创策源、雷军、启明创投、赛富合伙人、老虎资本(Tiger)以及淡马锡等。在通往资本市场的道路上,凡客一直遵循着高速膨胀的逻辑。

  目前看来,原定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IPO的凡客似乎进展并不顺利。就凡客内部而言,创业元老副总裁吴声突然离开。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为何会出现高管离职?分析人士认为,不外乎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内部矛盾严重,第二种情况就是前景令人堪忧。这两种情况对于即将上市的公司而言,都是极其恶劣的。在这个节骨眼上,高管离职对凡客的上市而言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凡客内部的困境还不止于此,此前更有传闻,因投资方对凡客上市后企业估值存在分歧,致使凡客未能敲定上市时间。

  除了内部人事管理的问题,在现金流方面,凡客在广告上的投放已攀升到了10亿,而2009年这一数字仅为2亿。凡客每年的广告预算占据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年销售额,这让凡客的现金流“喘不过气来”。

  从外部看来,资本市场就跟当下的气候一样,自今年下半年开始,“寒冬论”真正逼近电商企业。易观国际(微博)的监测显示,第3季度中国B2C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21亿元,比增137%,而环比仅增长15%。这意味着大部分厂商在传统消费旺季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增长率,甚至有部分厂商的销售额出现下滑。

  转变:扩大规模到上市融资

  今年年初,凡客CEO陈年曾表示,上市不是头等任务,做大规模才重要。而面对现在的窘境,凡客是要坚持到上市,还是坚持到可以盈利?如何上市,并保持竞争力,如何盈利?只是坚持就足够了?这些问题或许凡客的高层已经在重新思考。

  从整个电子商务(电商频道)行业看来,外界看到的更多的只是在赔本赚吆喝。不过在这一点上,陈年认为,亚马逊(微博)1994年创办到收购卓越网的十年后才稍有盈利,现在亚马逊已经是市值千亿美元的企业,相比之下,中国电子商务实在太小。现在对成千上万的电商类企业做生死攸关的判断太随意。如果创始人团队继续往前走,不管他选择赔本赚吆喝,还是选择现在就盈利,都是创始人自己的选择。

  事实上,面临着IPO问题的网商不止凡客一家,中国不少欲赴美IPO的企业都面临着各种挑战。可以说,中国概念股的寒流并没有过去,当下的美国股市并不是一个最佳的上市窗口。今年第三季度只有土豆网一家企业在美IPO。10月份,迅雷宣布因市道不好取消赴纳斯达克上市的计划。而拉手网上市计划流产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11月,共有25家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完成IPO,同比下降47.9%。

  从凡客自身来看,电商企业的快速扩张在情理之中,但快速扩张的隐患同样不容忽视。中国的网企会扎堆赴美上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些企业所处的行业价值。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典型代表,凡客和当当网、京东网等一直被奉为楷模,虽然一直在“烧钱 ”,但是它们的上市应该说具有普遍意义,而面临的困境也是目前整个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的缩影。

  出路:寄望上市后的转变

  显而易见,对于一家已经砸入2亿美元的公司,上市套现几乎成为了唯一出路。对于凡客这个已经快速膨胀的电商巨人,上市应该说问题不大,但是,上市后的表现却令人担忧,未来如何盈利是一个问题。而当下如何寻找一个好的上市时机更是关键。

  经过前几轮的融资,凡客在资本的助力下,无论是知名度还是销售额都实现了快速提升,但凡客要实现盈利仍然存在难度。过去两年,VC(风险资本)向中国电商注资超过300亿,客观上营造了以亏损换市场的氛围。尽管可以解释说,这只是电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模式,但如何实现顺利过渡、寻找到稳定的盈利增长点,钱能“烧”出一个怎样的未来,电商企业需要慎重思考。

  今天的凡客令人联想到过去的PPG,衬衫电子商务网站PPG的无工厂“轻资产”模式,曾让其一度风光无限,然而,每年数亿元规模的市场推广费用,及难以掌控的“零库存”模式,最终让PPG产业链断层走向失败。

  随着团购网的连带性崩塌,中国电商行业资本市场的冬天正在逼近,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的投资也变得更加谨慎。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重要的是,加强精耕细作。新一轮的资本遇冷,或将给这些一线的电子商务企业一些喘息的机会,给予它们更充分的时间思考,如何转变思维模式和经营方式。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