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发牌1周年:多家企业为扩张放弃盈利

http://ec.sina.com.cn  2012年05月24日10:42  新京报  


  发牌一周年 第三方支付还“不想”盈利

  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增长率超100%,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跑马圈地,多家企业为扩张放弃盈利机会

  5月14日,一家名为拉卡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微博上表示:“昨天客服小妹就接到3万多个电话,今天的电话就更多了。手已严重抽筋,全是工行借记卡还款失败问题。”

  就在拉卡拉发这条微博的前一日,用户发现,用工行借记卡无法通过拉卡拉给信用卡还款。虽然事情已解决,但这一事件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像拉卡拉这样的公司被称为“第三方支付公司”。实际上,在去年5月央行开始颁发牌照之前,这个行业已经“暗自生长”了10年。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中,已有101家公司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同时还有200多家企业在“等牌照”。这个被相关公司高层称为“起步门槛为3亿元”的行业,如今有着怎样的兴奋与烦恼?

  2011年5月,央行发放首批27张第三方支付牌照。从当年9月份开始,没有取得资格的企业将不得开展业务。截至目前,共有101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支付牌照,所获牌照企业涉及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和银行卡收单等7大业务类型。

  发牌后的爆发

  一个刚入行的企业,在发牌后的一年内,实现了从零到50亿元的交易量。这种成长是这个行业的缩影。

  过去的一年是第三方支付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北京一家名叫“钱袋宝”的专注于移动支付的公司,在这一年实现了从零到50亿元的交易量。

  “5月份拿到牌照后对我们业务的拓展有非常大的推动。实际上,从拿到牌照到现在的一年是我们用户数量和交易数量都快速增长的一年”,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说。

  快钱CEO关国光也有同感。在牌照发放之前,还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哪些业务能做、哪些业务不能做,这些方向不是非常确定,牌照下来以后,大部分明确了,可以放心地去推了。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最初起始于网上支付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第三方支付的需求越来越多来自于各个企业和行业对金融产品的差异化需求。

  关国光认为,各个行业和单一企业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它往往带来非常重的行业性特点。银行的服务是相对标准化的,企业要把它的需求接到银行上去,势必要做非常大量的调整性工作。而且它一家接到银行还不行,还要把它所有上下游的业务关系都接到一家银行上去,这极不现实。

  孙江涛也认为,中国只有150家左右上规模的银行,但却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商家有互联网、移动收款的需求,如果要让这几十万、上百万的商家去跟每个银行进行一一对接,这对银行的IT系统以及服务来说,是一件不堪重负的事情。同时,对于每个商户来说,这开发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这就给了第三方支付企业生存的土壤。

  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7760亿元,同比增长112.6%。然而,包括快钱CEO关国光在内的人认为,这个行业还未真正进入爆发性增长的阶段,这个阶段将随着B2C行业的发展而到来,3至5年之内行业规模还要翻十倍以上。

  在圈地时代比烧钱

  牌照的发放刺激了支付企业跑马圈地的热情,一些原本应能快速获利的业务,在这一竞争之下也变为持续的投入而没有产出。

  “牌照只是给支付企业的‘及格线’,并不是市场选择,企业自身需修炼内功,形成核心竞争力。”关国光称。

  在传统业务领域,即网游、网购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业务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触角伸向新的领域。

  横向介入新的领域几乎是各个支付企业的共同方针。除网购支付、游戏充值之外,基金支付、保险代销、线下支付、银行卡收单等支付领域纷纷成为行业热点。而另一些公司,如快钱则在企业金融服务市场发力。

  在“看得见”的领域,拉卡拉、支付宝等企业开始布局POS收单业务,这些不仅包括传统的银行涉足的领域如小商户、连锁商业机构,也包括物流等新的方向。拉卡拉也开发了新的移动POS设备,专为物流行业设计。

  而在“看不见”的领域中,以快钱为例,快钱已经与各大银行达成合作,建立起一套跨银行、跨地域、跨网络的信息化支付清算平台。快钱依托此平台,推出了包括电子收付款、应收应付账款融资等创新产品组合,由此形成一套流动资金管理解决方案,服务于各个行业领域。

  关国光称,航空、保险、网购、教育和服装等行业都将是快钱重点关注的行业。在他的设想中,未来甚至将会把支付相关服务拓展到制造业、农业领域。

  金融领域如基金销售支付也成为近期第三方支付公司争夺的市场,目前已经有汇付天下、银联电子、支付宝等7家机构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

  但在另一方面,牌照的发放刺激了支付企业跑马圈地的热情,一些原本应能快速获利的业务,在这一竞争之下也变为持续的投入而没有产出。

  在投入了6年之后,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做好了未来1-2年继续不盈利的心理准备。从公司建立初期在技术和研发上投入,到2008年、2009年在全国300个城市的便利店安装拉卡拉机具,拉卡拉一直在往里面砸钱。

  到2011年下半年,当拉卡拉的月交易规模达到1000万笔的时候,实现了当月盈亏平衡。

  但新的扩张季让拉卡拉的盈利周期推迟。按照孙陶然的计算,由于大量发展POS的收单商户、推广各种形态的个人终端。今年又是一波巨大投入的开始。

  一台POS机硬件成本从一千多到数千元不等,此外还有维护的人工成本。他预计,从2013年开始之后,当月交易规模达到3000万笔的时候,才可以让这个更大规模的平台进入盈利状态。

  第三方支付也曾有过“收获季”。2009年,支付宝曾宣布当年实现盈利,快钱的主营业务也已实现了盈利。不过据记者了解,在过去的2011年,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因为大量投入而放弃盈利的机会。

  “我觉得如果想盈利的话,很多企业都可以做到,但是更多的企业都被扩张的欲望所充斥着,所以赚了一些钱就继续往里面砸钱。某种程度上,有的企业并不是无法盈利,而是规模扩张的冲动驱使支付企业不在乎是否盈利。”孙江涛说。

  另一方面,价格战也是支付企业一直面临的问题。在部分业务面临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价格战成了一种选择,这恰是互联网行业竞争的一贯特征,“剩者为王”,先圈地把竞争者挤出市场,再来谈论盈利问题。

  孙江涛举例,A公司半年谈到了千分之七,这时候B公司杀出来报价千分之六,合作公司很生气,认为半年谈下来得到一个虚价,于是在双方竞相压价的情况下,最终费率只有千分之四。“价格战一直都是很惨烈的,这样的情况,每时每刻每天都在各个地方不停地上演。”孙江涛说。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红辉对对这个行业有较深研究,他认为行业价格战要适度,费率不断地降低给整个社会提供福利,但降低费用肯定有一个临界点。

  与银联“恩怨纠葛”

  在一些新领域内,银联已让第三方支付企业体会到压力,银联既是国内唯一的银行卡组织,同时旗下公司也是第三方支付的竞争者。

  5月13日开始,工行借记卡持卡人在拉卡拉终端上给他行信用卡还款出现错误,这一问题持续了超过一周时间。

  事后媒体报道指出,这一问题是由于工行封闭了针对银联的跨行还款交易的借记卡转出通道。这一事件背后,可以看出第三方支付公司对银行的依赖程度。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