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团购”乱象看“中国水土”

http://ec.sina.com.cn  2011年06月10日11:58  深圳商报  

  昨日,本报报道深圳市消委会发布网络团购消费提示,称今年网络团购类消费投诉激增,仅前5个月投诉总量便达到了64宗,团购已成为网络购物投诉中的新热点。看到这样的消费提示,多少有些令人愕然,为什么团购这种在国外非常成功的时尚消费模式,到了国内却常常成为消费陷阱?究竟是团购模式有原罪,还是中国水土有问题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团购鼻祖美国网站Groupon,虽然最近正在提交IPO申请的Groupon被指有涉嫌庞氏骗局之疑,但却没有任何人质疑它的产品和服务,Groupon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都是诸多消费者的首选,他们都认为Groupon的团购可以为他们带来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也正是因为如此,未上市、未盈利的Groupon估值高达150亿美元到200亿美元。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以服务品质著称的团购网站,今年刚刚进入中国与腾讯合资设立团购网站“高朋”,就传出造假丑闻,高管被迫辞职。一个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在乎品质的国际运营商,为什么独独到了中国就会变得肆无忌惮?显然,我们除了质问Groupon外,更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市场环境。

  我们再来看看,深圳市消委会发布的消费提示,内容不可谓不丰富,涉及团购商品缺陷及服务缩水等五大方面,并列举了许多案例。可当我们再仔细读下去,却会发现所有的案例都是某网站,从头到尾都没有曝光一个违规网站名字。

  这就让我们倍感疑惑,为什么有这么多上当受骗的消费者,有这么多典型的案例,却自始至终不见市场监管部门公开谴责或曝光违规网站呢?更不要说向社会公开处理结果,以儆效尤了。只是让消委会出个消费提示,并建议消费者在团购时选择专业、规模较大、口碑较好、服务能力高的团购网站和商家,在我们看来,这样的提示更像是监管部门的免责声明,把甄别的责任推给消费者,而不去考虑消费者是否有这样的能力。这里更要命的是监管部门的唯“大”思维,在他们看来,大的企业就是放心的企业,那我们就要问问了,三鹿够大了吧?哈药够大了吧?可又怎么样?其实,恰恰是监管部门的这种思维,才会让一向遵纪守法的Groupon也疯狂。

  在国外是好的业态,到了国内就成为消费陷阱的远不止团购一种,分时度假、直销这些在国外都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在国内都纷纷成骗子的代名词。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土,让好的业态来了就不服,这才是团购乱象背后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同样的商业模式,国内国外冰火两重天,原因并不在商业模式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市场经济的不成熟,这里包含两层意思:首先在文化层面,我们没有建立起诚信的市场氛围,无论是资本,还是企业家都存在投机心理,面对利益与道德的天平时,会毫不犹豫地向利益倾斜,而利益成为价值唯一判断标准后,无限度的逐利行为不受到社会谴责,更加剧了诚信道德危机。

  其次,在制度层面,我们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种缺陷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们制度不完善,而是在我们的监管部门没有依法治理,没有对市场实施严格的监管,往往是喜欢用免责式的规定或者提示来推卸自己的责任,把问题抛给消费者。只有当事情闹大了,才会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整治运动。殊不知,一个成熟的市场背后,必然会有一个严格而完善的监管体系,好的市场环境靠的不是企业自觉,而是严厉的监管。

  团购乱象再一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再不重视市场环境建设,监管再不给力,成为消费陷阱的将还会有很多。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