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团”大战之后:谁会赢?

http://ec.sina.com.cn  2011年03月22日11:39  21世纪经济报道  

  这一次,“疯狂”黏上了团购。

  听着“千团大战”的厮杀声,不禁让人想起那些离我们并不久远的故事:疯狂.com,疯狂的户外新媒体、疯狂的PPG……

  团购与他们也有着极其雷同的“武器”:倾轧式的广告投放、过度跑马圈地以及VC提供的烧钱——在这场游戏中,VC烧钱成了主要的生产资料。

  前几轮类似的业态中,.com、户外新媒体等,大浪淘沙之后,存活者有限。在这一轮以互联网平台为主的团购网站群起中,谁都能看到最后存活的依然会有限,但是,怎样的公司才会是最后的赢家?

  本报多方采访,综合各方观点,多数概率认为,团购市场未来有可能像当初的门户市场一样,会有几个主流的品牌公司能够生存并做大,同时,一些有特点的垂直团购网站,依然能够存活。但无论对于独立团,还是有平台资源背景的其他类型团购企业而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考验最终存活着的重要方面:

  广告投入和盈利之间的平衡点

  与互联网搭界的创业,似乎从来都是烧钱的生意。团购似乎也不例外,迄今Groupon的融资总额已经高达11.3亿美元。国内情况也如此,其在2011年一开端就展示了吸金趋势:浮在水面上的几家大团购网站无一例外地都拿到了钱。但团购是否也会步其他互联网模式,花大钱却不见得能赚大钱?

  团购网站以及他们的投资人倒并不担心这一点。团购实行的是预付金制度,就像餐厅一样,即使不赚钱现金流却一定非常好。“它不像视频行业,需要烧很多钱。”实际上Groupon在运营6个月之后就已经赢利了。

  国内其同业们则没有那么好运气,激烈的竞争使得参与者加大了对资金的需求:开发新渠道、打广告都需要钱。因为大家都希望进入或者保持第一军团。据说团购公司的广告投放总量目前是以亿为单位的。有些团购网站为了争取商户、扩大用户群体,甚至不惜贴钱做。

  在丁丁网CEO徐龙江看来,2011年,是团购网站“血拼”的一年。从不断传出的广告投放计划上也可见一斑:

  美团今年的广告预算是1.3亿元;糯米网今年要拿2个亿投广告,团宝网宣布其2011年全年的广告投放额将达5.5亿元;满座也计划在广告上投入过亿的资金。

  目前,拉手网最大的成本也是营销费用,虽然CEO吴波已经感觉团购业这样的广告投放“有不理智的因素”,但吴波坦承,自己不敢贸然降低投放,就像一个短道速滑,他不愿意承担被落后的风险。

  成立8年来鲜有广告投放的大众点评网目前也计划斥资3亿-4亿元在团购业务的广告上,而2010年,大众点评网的总营收才3000万美金。

  “我觉得我们的目的是狙击,其实我们并不想投很多广告”,大众点评网副总裁龙伟有些无奈,他说,在外面这么喧嚣的情况下,当别人投了很多广告,而你不投的时候,你就会被淹没。

  广告的威力真有这么大吗?没有人认为,Groupon的迅速崛起是广告的作用。中国的团购业,能否像Groupon当年那样,“润物细无声”地生长?

  这种想法被徐龙江称为“太天真”,他认为,中国现在发展的这种阶段是“浮躁的,跟风的,商业道德不是那么讲究的,诚信体系不健全的,所以,一有个机会,大家就会杀红了眼”。

  在他看来,广告是团购网站们野蛮开荒的武器之一:疯狂打广告,先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名字,先让利给消费者吸引人气,先把中小网站都挤死再说。

  一直做生活信息服务的丁丁网也推出了团购,但徐龙江不准备在团购上孤注一掷,一是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可以砸,二是,这种疯狂的拓荒过程让他不寒而栗,“万一杀不出来怎么办?”

  历史上,没“杀”出来的公司不乏其例。1999-2000年,中国随处是“今天你亿唐了吗”的公交车身广告,但今天,很多人会问,亿唐是谁?而疯狂的广告恰恰成为PPG资金链迅速坍塌的一个导火索。

  问题二:拼团队:运营的功力

  就赚钱模式而言,团购已经非常清晰,但是,在相同的投入和资源配置下,运营能力、运营效率,却会导致各公司的竞争力各不一样。

  从2010年初至今,不过1年多的时间,诸多团购网站已经布局中国几十、上百甚至几百个城市、员工队伍上千人的“大公司”。诚然,Groupon也经历了这样的速度:2年之内,拓展至全球30多个国家和500多个城市。

  “在中国,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适合团购”,无论IDG合伙人张震,还是丁丁网的徐龙江或者大众点评网的龙伟,都对此深信无疑。

  核心提示:团购市场未来有可能会有几个主流的品牌公司能够生存并做大,同时一些有特点的垂直团购网站依然能够存活。

  甚至有人认为,一些公司迅速“跑马圈地”的目的,是为了“骗VC的投资”。其实,类似的伎俩已经在当年的户外新媒体公司中被使用过。

  在启明创投甘剑平看来,疯狂的举动背后不乏VC的因素。但张震觉得,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创业者本身,毕竟,VC也只是占小股。看到后来者凡客能比PPG更长命的例子,或许我们不得不承认,起决定作用的,的确是创业者本身。

  在投资滴答团之前,张震看过诸多团购网站,一直没有碰到比较满意的团队。

  嘀嗒团的团队有着明显的“谷歌特色”:CEO宋中杰曾任谷歌中国区销售总经理,被誉为“谷歌渠道之父”,再往前,他还在惠普担任副总裁多年,主管销售业务;此外,嘀嗒团还云集了谷歌(中国)原高级渠道经理李金龙、原业务发展部经理朱敏和原南方区高级销售经理李跃军等,他们还有在诺基亚、统一、雅虎、宝洁名企的工作经验。

  张震认为,做团购看起来很简单,但首先会涉及到很多方面:首先,要与商家谈判,让商家愿意给你好的deal,还要设计出好的产品方案,要让商家满意,让消费者满意;第二,团购网站涉及到很多本地化的服务,不同地域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特点,这就要求团队异地扩张和管理的能力一定要很强。

  除了团队,还有耐心。在徐龙江看来,生活服务这个领域一定能出现几个大公司,但那会是在若干年之后,现在还不到火候,任何投机取巧的做法都不会成功。

  截至目前,几乎所有的平台都已经杀入团购,从腾讯、360到人人、大众点评网。携平台优势的综合团能否胜出?抑或独立发展的团购网站会更有优势?

  综合团的平台优势毋庸置疑:腾讯有流量的优势;大众点评网有商户信息的优势。但反对者认为:综合团很多只是平台底下事业部的战略,并非主业。用一个手指打人疼还是用一个拳头打人更疼?可想而知。

  即使已经成为平台层面的战略,他们能否组织起两三千人来做好这部分业务,也是个未知数。

  “如果说互联网是阳春白雪,团购要做的则是下里巴人的事情。”其竞争是执行力层面的竞争,团购业务能否顺利调动起平台所有的资源?这还需拭目以待。

  而团购业务如何与平台业务对接,可能也是个问题。比如也做团购业务的魔时网,其过去几年的运营中也碰到了问题:团购与原有收入形成了竞争。

  团购是否对所有品类都适用?这也是个疑问。Groupon在美国只团服务,“因为服务和具体商品,完全是两套不同的做法。”NEA中国总经理蒋晓东说,产品势必涉及到售后服务、质量保证以及库存量等问题。

  然而国内却不尽然如此,在女性市场、母婴市场等出现垂直类的团购网站似乎也是一种趋势。根据百度截至去年10月的统计,餐饮美食是网民最为关注的团购产品,关注占比21.15%;汽车、电影票乃至家居建材、电子产品、化妆品、服装鞋帽等都紧跟其后。而美容美发服务的关注度仅为3.94%。

  做化妆品团购的聚美优品转向B2C,自建采购、仓储物流乃至配送队伍,持续增重的背后就是第三方的团购网站无法解决“诚信”的问题:假货以及退换货服务足以让人焦头烂额,这些问题并不是团购网站所能解决的。

  但也有不同声音。也有人认为产品的团购会长久存在,因为众多的B2C网站以及单体商家需要团购作为营销平台地存在。但服务与产品合理的占比应该是多少?这也是个未知数。(郝凤苓 杨杨)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